锚具作为预应力混凝土中的核心锚固装置,是后张法结构中传递预应力筋拉力的关键工具,其应用几乎覆盖所有预应力工程领域 —— 从公路桥梁、铁路桥梁到高层建筑,从水利大坝、港口码头到地铁、隧道,乃至旧建筑加固、体外预应力工程等场景,都离不开锚具的支撑。根据结构与用途的不同,锚具主要分为圆形锚具、扁形锚具(扁锚)和握裹式锚具等类型,其中扁锚凭借设计,在特定场景中展现出不可替代的优势。
扁锚作为锚具家族中的重要成员,规格型号以“BJM15-N”或“BM15-N”(15代表钢绞线直径,N代表钢绞线数量)为标识,其核心设计逻辑是通过扁平状的结构优化,解决常规锚具在受限空间中的应用难题。从构造上看,它将2-4 根钢绞线呈扁平排列,配合扁形锚板、夹片及扁形波纹管组成完整系统,相比圆形锚具(如YJM15-N系列),相同钢绞线数量下径向厚度可减少30%以上,却能保持同等可靠的锚固性能——其锚固原理与圆形锚具一致,均通过夹片与钢绞线的楔形咬合产生握裹力,确保预应力有交攵传递至混凝土,且张拉时可适配常规穿心式千斤顶,施工兼容性较强。
这种“空间适配性”让扁锚在锚具应用体系中占据地位。在锚具的众多应用场景中,扁锚尤其适合“结构厚度有限”或“对空间敏感”的工程:比如桥梁工程中的空心板、低高度箱梁,这类构件截面高度受设计限制,圆形锚具可能因尺寸过大导致构件局部加厚,而扁锚可直接嵌入常规截面,使桥面横向预应力分布更均匀,同时进一步减薄梁体厚度;在建筑工程的叠合板(厚度通常12-15厘米)、剪力墙(厚度20-30厘米)等薄壁构件中,扁锚能避免因锚具突出影响结构连接或增加构件自重,契合装配式建筑“轻量等”的需求。
与握裹式锚具(固定端锚具,规格如JYM15-N)侧重“预埋固定”的特性不同,扁锚更强调“张拉便利性”与“空间兼容性”。握裹式锚具主要用于构件端部应力大或空间受限的固定端,需通过挤压机将挤压套压结在钢绞线上并预埋入混凝土;而扁锚既可用于张拉端也可用于固定端,尤其在狭窄作业面(如旧建筑加固的梁体底部、柱体侧面)中,其小巧的尺寸能减少对原有结构的破坏,配合体外预应力技术提升承载能力,这一优势是圆形锚具和握裹式锚具难以替代的。
从锚具的整体应用逻辑来看,扁锚的存在丰富了预应力技术的落地场景:当圆形锚具因空间限制无法使用、握裹式锚具难以满足张拉需求时,扁锚成为连接预应力筋与结构“优解”。它不仅是锚具分类中的一个细分类型,更是解决“空间约束与预应力需求矛盾”的关键方案,让锚具在桥梁空心板、建筑薄壁构件、小型防撞梁等场景中,既能保证锚固可靠性,又能兼顾结构设计的经济性与合理性。
公司将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,以专业人才、专业技术、专业设备,为您提供专业、安 全和高质量服务,欢迎各科研设计部门和施工单位的专家,学者到我公司参观指导工作,愿和所有新老朋友密切合作,共同为我国的预应力事业作出贡献。
联系人:朱经理
手机:13460701269
邮箱:250574838@qq.com
公司地址:河南省开封市鼓楼区南苑街道民和路6号